拼多多的“砍一刀”,硬生生把京东砍下马

社交电商是什么?有的人说,是朋友圈中的微商,也有的人说是快手上卖货的主播,还有的人说是云集店家……

这些答案都对,但都不全对。想要了解社交电商的发展机遇,首先要了解社交电商是什么。王栋老师以消费者对业态的感知为基础,将社交电商分成了四个主流业态。

☞平台型社交电商

☞品牌型社交电商

☞内容型社交电商

☞团购型社交电商

先介绍一下什么是“平台型社交电商”。

平台型社交电商之一:拼多多和拼团

大部分平台型社交电商的基因与淘宝、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差不多。 唯一不同的是,在流量获取方式上,增加了社交裂变玩法。

第一个被验证可行的模型,是“横扫五环外市场”的拼多多

拼多多,2015年9月上线,依靠极致低价的产品策略,击穿了消费者的价格预期。比如, 9.9元30包纸巾包邮到家、1分钱开团拼团……

拼多多埋下了大量适用于社交传播的话题种子,再配合上“邀请好友砍价拼团”这样高效的社交裂变玩法,只用了三年的时间,年销售额和市值都直追经营了20年的京东, 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。

拼多多的社交裂变玩法

把拼多多拿来与京东进行对比时。你会发现,两家平台背后的股东同样有腾讯爸爸,但发展速度完全不同。

光从待遇看,京东一开始比拼多多好得多。京东在腾讯享受的待遇是:在微信里直接拥有一个二级入口,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微信的“购物”按钮进入京东平台。而拼多多在2018年9月前连三级入口都没有,想通过微信进入,需要点“我的”,再点“支付”,再下拉,才能在一堆按钮当中找到。

因此,拼多多前期的流量,几乎全靠消费者们在微信里拉人拼团和拉人砍价获得,这也决定了拼多多成为“社交电商”的代表平台。毕竟 分辨“传统电商”与“社交电商”最基本的一条规则就是:看它是否以社交关系传播为主要流量进入的基础。

当然,腾讯爸爸的支持也很重要。大家都知道微信对“诱导分享”这件事是杀无赦的,但却唯独给拼多多发了一张免死金牌,对它疯狂的扩散诱导链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拼多多也抓住了这个机会,硬生生打拼出了今天的结果,数据基本上做到了能和京东抗衡的地步。

这一来一回的过招里,“社交”这两个字的威力,可见一斑。

拼多多的成功刺激着整个行业,尤其是对那些垂直细分品类的传统电商平台而言,以前在阿里、京东两大巨头的夹缝中生存得很艰难,这下好了,有了社交电商这个新赛道,他们迅速找到了切入市场的新机会。

☞曾以母婴产品为主的贝贝网,推出社交电商平台——贝店

蜜芽宝贝,直接彻底转型成了社交电商平台——蜜芽

☞前生鲜品类巨头每日一淘的母公司,做了社交电商平台——每日优鲜。

在各大社交电商平台中如何发现商业新机遇

平台型社交电商之二:云集和会员制

平台型的社交电商,除了拼多多的拼团模式,还有云集所代表的会员制。

其实这类平台大家近几年应该都不陌生,因为它们都打出了一个口号,叫“自用省钱,分享赚钱”。

他们把传统的销售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角色糅合在一起,创造了一个新名词,叫“消费商”。

什么是“消费商”?举个例子:只要你花399元购买平台指定的一款商品,你就可以成为他们的会员,再买商品就可以享受8折左右的会员价。同时,你也具备了代理平台上商品的资格,可以把平台上的商品按零售价卖给身边的朋友,赚取中间的差价。

加入云集会员,多重会员专享

于是,“自用省钱,分享赚钱”的逻辑就这么应运而生了。

当你成为会员以后,老会员还可以去邀请新会员加入,每邀请一个新会员,平台方会给你100块钱的奖励。未来这个新会员自购或者零售,你都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佣金。

虽然这类玩法已被验证为行之有效,但是因为消费者买到的终端零售价格比起传统电商并无优势,所以,大多数这类平台在经营了一到两年,当拉新会员进入乏力期以后,都会进入一定的瓶颈期。

总体来说,在电商市场高度成熟的今天,平台型社交电商之所以还可以有这么大的发展机会, 本质上还是解决了“电商平台流量成本高”和“消费者留存难”的两大问题。


来源丨吴晓波频道

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| 当前页面:赤灵兔丨新商业综合服务平台 » 拼多多的“砍一刀”,硬生生把京东砍下马

评论